帖子主题:央视:这方面 我们确实远远落后美日
共 31160 个阅读者
帖子主题:央视:这方面 我们确实远远落后美日
共 31160 个阅读者
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23日消息,AED,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,是用于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仪器,它与心肺复苏术配合使用,可以提高猝死患者的生存率。
目前美国和日本的AED设备都已有效覆盖了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等公共场合,达到救助目的。但在国内,对于AED的普及仍然推进缓慢。
AED普及:美国立法早 日本密度高[/b]
美国是最早[/b]对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共场所设置进行立法[/b]的国家之一,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美国全国各州就开始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,要求在步行十分钟内即可获得。[/b]
目前在美国,机场、火车站等一些公共场合都能看到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身影。
日本目前是全世界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密度最高[/b]的国家之一。据,目前日本全国有大约60万台自动体外除颤器,每年通过使用这种设备得到救助的有大约有一千二百人。
据记者介绍,日本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装置不仅密集,而且很容易找到[/b],比如在手机上有一个客户端,测试现在所在地,就会显示周围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设施。
△手机客户端显示周围的AED设备
从2004年开始,日本各地针对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的急救培训不断普及,被设置在了初高中的培训项目中,甚至成为了驾校的必修课程。[/b]
AED进入中国13年 仍难觅踪影[/b]
早在2006年,北京首都机场就在二号航站楼内安装了11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,开创了国内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的先河。13年来,我国各地在公共场所安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总数达到2800[/b]台左右。
记者在北京上海两地调查发现,尽管数量正在逐步增加,但仍显严重不足[/b]。
业内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,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数量,日本为接近394台,美国为317台,而中国大陆只有0.2台。[/b]
北京全市仅配备AED两三百台 [/b]
以北京为例,虽然从2006年就开始在首都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,但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场所配备的数量仅维持在两三百台的规模[/b]。
△手机地图显示北京设置的AED设备
北京地铁系统工作日平均客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,近年来乘客心脏猝死时有发生,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车站设置该设施。
AED所能覆盖的急救范围有限[/b]
由于心脏猝死抢救黄金时间非常短,在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较多的国家,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一般都要求做到从任意一点跑步往返3到10分钟之内能够取回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。[/b]
而在我国,由于设施缺乏,即便大城市核心地区的公共场所,自动体外除颤器所能覆盖的急救范围也十分有限[/b]。
由中国红十字会开发的手机地图显示,在北京东三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备比较密集。
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 张师梅:[/b]
比如说像东三环附近这些地方(自动体外除颤器)比较集中。(但是)目测这个距离的话,每个(自动体外除颤器)之间都有几公里,跑过去再跑回来,其实时间是完全来不及的[/b]。除非你倒地的时候你很幸运的是发生在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下面了,否则实际上从距离来讲,是完全实现不了这个急救的可能性的。
上海市是我国目前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最多的城市,总数约为1200台[/b],占全国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的一半左右。
但记者在人流密集的南京路商业街上试着寻找,花费了20分钟时间,只找到了一台[/b]。在面积达36万平米的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,记者走了一圈,只在医务室的出诊箱里发现了两台。然而医务室距离机场最远的地方需要8分钟,并不能在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赶到。
国内AED安装不规范 使用不便[/b]
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,部分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安装并不规范。
在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,自动体外除颤器全都是内嵌在墙面[/b],周围也没有提示标识[/b],就连常年在机场内工作的人员都没有注意过这些设施的存在。
在北京、上海的部分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在机关单位、企业、学校、医疗机构的内部,并非24小时对外开放[/b]。
在位于北京国贸的一处写字楼内,记者看到楼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管理方锁了起来,虽然看得见,却根本拿不到。
专家:可通过立法推动AED普及[/b]
记者了解到,目前针对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,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条例,但都是建议性的要求,没有强制性。[/b]这是导致目前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像北京、上海这样两千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,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数量要达到4万至5万台才能满足急救需求,目前缺口巨大。
△AED使用示范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翟远见:[/b]
可以通过立法来推动,在公共场所设置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这种设施。安装的企业或者机构,是应该得到鼓励的,[/b]因为它是帮助人们在紧急的情况下解决一个大事,特别是生命的事,我们说没有什么事比生命的事更大。
针对目前国内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施少、不好找、找到又没法用的现状,专家也建议,应该通过立法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安装做出规定,做到有章可循。[/b]
此外,自动体外除颤器应该尽量选择在24小时开放的公共场所[/b],比如便利店、传达室、办公楼大堂等地方。
安装应尽量醒目[/b],最好能突出墙面,并张贴颜色鲜艳的醒目标识,必要时还应在周围设置导向标识。尽量不要锁上,做到随时能够取用。
如果需要锁上,应尽量配备安全锤[/b]等设施,让公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砸碎玻璃取出。
占位标签-勿删!!
呵呵,我就是4楼,你们反驳真是有理有据,还有一个让我看看台湾,还说除了新加坡没有哪个比得过中国。呵呵,你们去过么?你知道台湾看病的医药费只是象征性的给一点么?你知道泰国看病只要人民币6块钱么?你知道印度全民医疗免费么?你再看看中国的天价医药费,你别给我说我们人多所以压力大,就光是把三公支出压缩一下,人均都有几千元每年的医药费了。去年人均GDP一万美元,你享受到多少?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没有感受到多少社会福利,只能说中国硬件条件是比东南亚小国强,但还是带自己拼命去挣,有数据说,中国一半以上的贫困家庭是因病致贫。
占位标签-勿删!!
现在中国心脏有问题的人都很聪明,他们随身基本上都带有急效救心药,他们一但心脏病发着首先会吃药,同时也会有好心人打120电话,催医院派车救人!
占位标签-勿删!!
中国的120医疗急救系统相当发达完善,一个人在大街上突然病倒,一般都会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会同时打120急救电话。120医疗车往往会在十几分钟内赶到病人身边,此时这名病人的生命就基本安全了!
占位标签-勿删!!
急救培训我参加过两次,是经过红十字会认证的初级急救员。说实话,也就练了把心肺复苏,知道了包扎伤口的常识,真的遇到需要急救的人,我不敢保证自己的水平如何,能不能真的把人救回来。
另外据红十字会的老师说,欧美的急救车没事是在街上转悠的,一遇到紧急情况三五分钟就到,在我国,即便是在大城市,急救车大都在医院待命,毕竟油钱很贵,负担不起。所以运气好的话,急救车十几分钟能到就要感谢上苍了。
不过这些年的改进还是看得到的:我们单位一个同事,在一个周末自己出门夜跑,路上发病。他很幸运,深更半夜遇到了某医院巡街的救护车。两个月后,回来上班了。
不要以为这些年发展迅速,我们就能在一切领域领先所有的外国了。当然,只知道一些旧闻,否定某个领域国家和社会的努力更不可取。央视把这个情况曝光实际上是个好事。按照以往的经验,这是大幅度改善急救设施的前兆。相信再过几年,这方面我们应该有很大的改善,人民的生命安全会更有保障。
占位标签-勿删!!